一套“组合拳”打通惠企“最后一公里” 我区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民营经营主体突破14.1万户

检测人员正在对调味品进行抽检。
记者 汪佳/文 黄建桦/图
春潮涌动,万州大地生机勃发。走进重庆市九龙万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4条氧化铝生产线满负荷运行。每个九龙万博人正以蛇行千里的劲头,朝着年产值200亿目标全力奋进。 “之所以选择万州,我们看中的不仅是优越的物流条件和配套设施,更看重的是全区上下用心打造的良好的营商环境。”重庆市博赛矿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志伦如是说道。 九龙万博是万州14.1万户民营经营主体中的一员。作为区域经济的“毛细血管”,民营经济活则全局活,民营经济兴则全局兴。 起笔不凡,落笔精彩。万州紧扣市委赋予的“三个定位”新使命、争做“七个排头兵”新要求,锚定“3710”改革发展总体架构,大力实施“两个毫不动摇”深化落实行动,着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生态,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全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好贴心人 解决烦心事 重庆市栢丝瑞服饰有限公司年加工服装200万件,产值1亿多元,产品出口欧洲、美洲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是目前万州区最大的民营服装加工企业。一次连续强降雨,导致公司仓库被洪水淹没,用于生产服装的布料、辅料全部泡在了水中,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多万元。更严重的是,企业因此被迫停产,订单只能延期交付,损失高达六七百万元。 在得知情况后,万州区各有关部门积极联系金融机构,为企业解决燃眉之急。最终,重庆三峡银行为企业提供了100万元贷款支持,并且第二天就打到了企业账上。 出台支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等助企惠企“政策包”,设立3亿元工业发展专项资金、2000万元服务业产业发展资金、2500万元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累计为民营企业补助资金约1.44亿元;支持帮助企业申报中央、市级政策资金,为民营企业争取资金4.89亿元,直接带动社会投资39.9亿元…… 迭代出台优化营商环境系列举措,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39件涉企“一件事”主体服务全程网办,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受理”率、“网上可办”率分别达100%、90.6%;“签约即供地”“拿地即开工”等改革举措落地落实…… 一项项政策措施掷地有声,真金白银的奖补解渴又借力,体现的是万州坚定不移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从项目审批到我们子女入学,政府的服务清单细到‘最后一米’。”重庆雷士照明有限公司总经理裴林长期与妻儿分隔两地,当他正在为孩子来万州读书的事情发愁时,万州有关部门立即协调读书问题,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 这样的“最后一米”服务,正在万州民营企业中形成口碑效应。 搭建大舞台 激活创造力 去年,万州民营经营主体14.1万户、占全区比重达98%,实现税收46.9亿元、占全区比重达55.16%,预计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增至59%。 一组组数据展现了民营经济发展的质量与后劲,挺起了万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脊梁”。从九龙万博单个企业的200亿冲刺,到整个民企经济占GDP59%的体量,万州民营经济正实现从“盆景”到“风景”的跨越。 “店门前的公交线路希望被优化。”前不久,万州开通企业诉求“直通车”后,江豪广场一家超市通过平台线上反映了自己的诉求,及时得到有关部门回复,并进行了联合现场勘查,线路优化工作正有序进行中。 据介绍,企业诉求“直通车”24小时受理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咨询、求助、投诉、举报和意见建议等,对于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堵点、难点、卡点等问题,及时报送区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研究解决。 当前,万州正以更大格局搭建发展舞台——围绕“三扩三提三优”重点任务安排,找准“小切口”、推动“微改革”,不断健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机制,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着眼于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助成长”——加大民营经营主体“个转企”“小升规”“规做精”“优上市”全链条培育力度,支持民营企业融入全区的工业、农业、服务业等现代化产业体系,出台各类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奖补政策,加快形成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的良好格局。 着眼于创新驱动发展“强引擎”——坚持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支持民营企业向“新”求变、向“智”求实,不断健全推动民营企业技术改造工作机制和支撑服务体系,落实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绿色低碳改造等系列扶持政策。 着眼于常态化助企暖企“增动能”——建立健全政企“面对面”座谈会、民营企业家接待日等机制,区领导带头主动倾听民营企业发展建议、协调解决企业难题,企业办事实现线下“只进一门”、线上“一网通办”、关联事项集成办。 在高质量发展的大潮中,民营经济前景广阔、大有可为。万州将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贡献更多民营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