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 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网 | |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数据发布
走进万州
投资万州
您当前位置: 首页

一块屏”玩转“数字农业” 甘宁镇同鑫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 从智慧农业到数字农业的升级

日期:2025-03-25 来源:万州时报
语音播报

轨道式栽培的番茄。

记者 应凤林 实习生 郭江美 文/图

过去抬头看天,如今低头看屏,种好大棚,章强心里有“数”。

章强是甘宁镇同鑫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一名工作人员,13个蔬菜大棚,他一个人管得井井有条,有啥秘诀?

“秘诀就在这里。”章强打开手机上的APP,温度、湿度等数据一目了然。只需轻点屏幕,棚顶的“棉被”缓缓收起,阳光透过玻璃棚倾洒而下,青青秧苗舒展枝叶。

“过去种地看天吃饭,现在种地看手机。”章强细数变化,“自从用上智能设备,省劲多了。咱点点手机,各种设备就自动开启,几分钟就能搞定。”

章强所在的同鑫现代农业园,是一家集种植、观光、科普于一体的产业园,汇集了多项智慧农业种植模式——比如用紫色的光源模拟太阳光,补充植物生长光照,蔬菜就可少受或不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实现全年生产;比如油麦菜、生菜、西兰花等蔬菜,就像人们住楼房一样“住”进了阶梯式、盆架式布置栽培的管道中,其生长所需要的养分,经雾化器处理后均匀地喷至植物根系,这种气雾栽培模式不仅充分利用空间,也使得植物根系在水气肥一体化的环境中能够快速生长……

园区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中,大量的传感器分布在园内,主要的农业生产都可通过移动终端进行控制。

去年,同鑫农业新建成的5000多平方米数字番茄工厂,实现了从智慧农业到数字农业的升级。

轨道式栽培模式的番茄苗被牵引在红色的线绳上,在温室里显得非常壮观。这里的番茄可实现9月定植,11月采摘,并一直持续采到次年6月中旬。“超长”的生长周期,也为产量奠定基础——每年可结果40多轮,亩产可达到2万公斤,这一个番茄数字工厂预计可年产番茄100吨,实现产值200万元。

“这是目前重庆智能化程度最高、技术最先进的数字温室,是我们的‘试验田’。”同鑫现代农业产业园副总经理胡铁军自豪地说:“数字+农业能够碰撞出大数据时代的新火花,尤其在节本增效方面,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

相比传统种植方式,引进数字孪生技术,对番茄从育苗到结果全周期实现数字化模拟,在这个过程中积累大量数据。最终通过物联网大数据,逐步建立更加精准的水肥平衡,病虫害预警等生长需求模型。

“过去靠人力,现在靠算力。”说话间,章强演示起来,“一个个物联网传感器,紧盯作物生长情况,土壤pH值、墒情都显示在屏上,苗子啥时候‘喝水’,手机说了算。”

“棚内温度超过30℃,就得放风降温。”就算不在园区,看到提示信息后,用手机远程遥控,智能放风机就“嗡嗡”开启。

如今,同鑫现代农业产业园大棚全面推广自动温控、臭氧消杀、水肥一体机等智能设备,物联网应用率达100%。接下来还准备用机器人来耕、种、收,真正从会种地到“慧”种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我要找政策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