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 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网 | |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数据发布
走进万州
投资万州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解读 > 文字解读

【部门解读】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长江三峡库区流域万州段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的解读

日期:2025-03-14 来源:区政府办公室
语音播报

【部门解读】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长江三峡库区流域万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解读

2025226政府办公室修订印发了《长江三峡库区流域州段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为便于各单位和社会公众广泛知晓,现对政策内容解读如下。

一、政策背景依据

2017111日,区政府办公室印发了《长江三峡库区流域州段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随着机构改革工作深入实施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及其职责、面临的环境风险、环境应急资源等不同程度发生调整或者变化。为适应新形势下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需要,健全我区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机制,科学有序高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按照《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渝府办发〔202237号)关于应急预案修订的要求,区政府办公室对预案有关内容进行了修订。

二、主要内容

预案共分八个部分,分别为:总则、组织指挥体系、预防预警和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善后工作、应急保障、宣传培训和演练、附则。

(一)总则。明确了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工作原则、事件分级等内容。

(二)组织指挥体系。明确并规范了重庆市万州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应急指挥机构主要成员、有关单位职能职责。

(三)预防预警和信息报告。明确监测、预防、预警和信息报告相关内容。

(四)应急响应。包括响应分级、响应措施和响应终止。其中响应分为级、级、级和级四个等级;响应措施包括现场污染处置、转移安置人员、医学救援、应急监测、市场监管和调控、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维护社会稳定等措施;响应终止包括应急终止条件、应急终止程序。

(五)善后工作。包括损害评估、事件调查、善后处置相关工作。

(六)应急保障。明确队伍保障、物资、装备与资金保障、通信、交通与运输保障、技术保障等相关内容。

(七)宣传培训和演练。包含了环境应急宣传、培训以及演练等内容。

(八)附则。包含预案管理、预案解释、实施时间等内容。

、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2025226日)起实施。《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长江三峡库区万州段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万州府办发〔2017106号)同时废止。

四、政策问答

1:预案的适用范围有哪些?

1:本预案适用于发生在长江三峡库区流域万州段内的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的应对工作,以及在万州区行政区域外发生的可能影响长江三峡库区流域万州段水环境安全的污染事件应对工作。

《重庆市万州区辐射事故应急预案》《重庆市水上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应急预案》中对防范和处置次生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有相关规定的,从其规定。

2:预案修订的目的是什么?

2:有效预防长江三峡库区流域万州段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发生,规范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最大程度地控制、减轻和消除对长江三峡库区万州流域水环境的污染和危害,维护长江三峡库区流域万州段水体环境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如何分级?

3:依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按照事件严重程度,长江三峡库区流域万州段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4、出现突发环境事件时,可通过什么途径报告?

4:可以通过023)58812369向区生态环境局报告,或通过“12345”服务热线报告。

五、案例分析

某运输公司危化品运输车辆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导致危化品泄漏,泄漏物质有可能流入长江二级支流引发长江三峡库区万州流域水环境的污染,该企业通过预案中有关事件分级情况,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水污染环境事件级别进行了初判,并按照预案中关于信息报告要求,向区生态环境局报告了事件情况,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环境损害。

六、专家视角

重庆市万州区生态环境局局长江文峰表示:长江三峡库区流域州段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环境应急预案体系中重要补充,是应对长江流域万州段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重要依据。预案中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处置流程和保障措施其作用贯穿于事故预防、应急处置和善后工作的全过程,确保了水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后能够快速响应。通过科学的预案设计、充分的资源准备和高效的执行,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对人员、环境和社会的负面影响,对提升我区的风险管理能力和公众信任度起到了良好作用。

、政策咨询渠道

咨询部门:万州区生态环境局举报受理

咨询电话:023-58376924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 政策原文

  • 我要找政策
Baidu
map